发表于:2018-12-15
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王迎军做了《生物材料的研究与行业发展》主题报告。此次报告主要是围绕生物材料,尤其是生物陶瓷的研究和行业发展情况和大家做一下交流。
生物陶瓷是陶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用于修复或替代人类的病损体质的一种原料,这类材料含括了很多材料组成,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中国的生物陶瓷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的非常可观的。
王迎军对目前生物材料的市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也对生物材料的研究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较大的特点是生物材料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从目前中国的生物材料发展情况来看,形势是一片大好的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主要体现在研究队伍逐渐形成,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有些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更加的注重产学研结合。
通过2007和2016年的数据对比,让大家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中国的生物材料发展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生物材料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中国生物材料转型升级在可持续的进行,产品不断走向高端市场。但整个行业的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中国的生物材料行业企业偏少,对研发投入的比例还是相对较少的。这也提醒了我国要不断提高在生物材料研发、团队建设、实验室搭建等方面的投入。
生物陶瓷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骨替代陶瓷,这一类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二是骨再生材料,让病患的组织变好,是生物陶瓷目前的最高技术性应用。同时还介绍了两大科学发现,第一个是在天然骨组织中,里边的胶原蛋白通过超分子自组装形成一个模板,用模板让肋骨磷酸钙的金属矿物有序排列。这个发现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第二个是人体中超分子模板中矿物的有序排列是可以在体外实现的,可以来人工制造,在体外可以做矿化模型,是生物材料方面的一项重大发现。其中生物陶瓷在其中起到了信号通道的作用,激活了成骨的基因蛋白表达,从而促进骨再生。在此基础上我国HIA攻克了一个技术难关,就是肋骨矿物的精确调控技术,陶瓷粉体是通过各种方法制备的,该技术可通过模板形成受限的反应空间,来控制形状及成分的表达。通过对比,该种陶瓷具有非常高的生物活性,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
王迎军还在报告中对新粉体的研发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种粉体与其他国家目前已有的成果进行对比,我国新研发的粉体具有孔内和孔外的链接径是可以控制的、连通性能可以达到百分之百、孔隙率和孔的非均匀分布可以调控。总的来说,我们突破了修复再生材料之前遇到的瓶颈,也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王迎军对精准修复的成套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结合着生物材料3D技术,通过案例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讲解。
在再生医学和联合医学等方面,生物陶瓷是重要的载体,陶瓷的3D技术也在其中取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让科学的各个领域越来越交集融合,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陶瓷材料的发展也应该和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大数据等高度融合,配合技术实现转型升级。最后王迎军忠心的希望生物材料和陶瓷行业能够实现高度的融合,为中国的生物材料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迎军,河北唐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曾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现任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带头人,广东省科协副主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东省科技发明一等奖等10余项奖励。2001年获"广州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02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称号,2006年获全国新世纪巾帼发明家创新奖。2007年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有突出贡献陶瓷科技专家奖", 2008年被世界生物材料学会授予"Fellow"终身荣誉称号,2008年获广东省首届“自主创新”十大女杰称号,2010年获得广州市优秀女科技工作者称号。
协会活动
更多行业标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