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10-63305665

综合部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首届德化“中国白”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双年展作品征集公告

发表于:2020-07-20

展览主题:

弘扬匠心 致敬传统


展览宗旨:

弘扬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倡导创新精神、传递创造智慧、增强文化自信,为传统陶瓷艺术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激励陶瓷艺术家勇于探索,突破旧有的模式、方法和观念,提倡开放、包容和多元,创作既有深厚的传统意蕴,又有当代文化精神的陶瓷艺术作品。


一、展览名称

首届德化“中国白”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双年展


二、展览时间

2020年12月


三、展览地点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


四、展览规模

入选作品100-150件


五、学术主持

郑 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六、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德化陶瓷发展委员会

承办单位:德化陶瓷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茶道艺术研究所

德化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德化文旅集团有限公司


七、参展作品类别及要求

(一)作品类别

A类:陶瓷雕塑

B类:传统陶瓷器物

(二)作品要求

近三年的原创作品。主题突出,设计新颖,材料运用巧妙,因材施艺,形神兼备,有地方文化特色。


八、报名方式及要求

(一)报名方式

报名时间:截至2020年11月10日

报名网站:德化网(www.dehua.net)      

报名咨询电话:0595-23591673 

报送邮箱:dhtcsnz@163.com

报名地址:德化县龙鹏街63号林化大厦三楼(陶瓷办308室)

联 系 人:许金泽13959820272 黄钰庭 15259593077

(二)报名要求

1.年满18周岁的陶瓷艺术工作者均可报名,无需报名费;

2.每个报名者最多可提交2件(套)作品;

3.参展作品的相关材料文件夹压缩包发送至dhtcsnz@163.com,邮件备注:首届德化“中国白”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双年展作品。提交材料包括:

①参展申请表(包括作品说明);

②作品图像提供5张照片,包括正面、侧面、局部特写,每张照片的文件大于3兆,像素不低于300dpi,为jpg格式;

③作者简历(不超过300字);

④作者照片(正面,照片文件大于1兆,像素不低于300dpi,为jpg格式)。



九、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28万元,授予证书;

金奖2名,奖金各18万元,授予证书;

银奖4名,奖金各5万元,授予证书;

铜奖6名,奖金各2万元,授予证书;

优秀奖20名,奖金各0.5万元,授予证书;

以上奖金含个人所得税。


十、作品归属

1.主办方对于入选作品均颁发入选证书。获奖作品的著作权、

署名权属于获奖者。获奖作品由德化县陶瓷发展中心(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收藏,获奖作品由作者自愿无偿赠与德化县陶瓷发展中心,主办方无需再支付任何费用,由主办方颁发收藏证书;获奖者应保证提交时,作品的完好性,如有任何瑕疵,应及时更换;作品一旦被发现抄袭将一律取消入选资格;

2.主办方对入选作品享有推介、展示、摄影、录像、出版及其他形式的研究、推广、宣传等权利;

3.获奖者同意其肖像(包含其肖像的影像资料)以及提交给主办方的个人作品资料等,可用于任何与陶瓷艺术大赛和其他艺术推广活动相关的媒体宣传、展览展示、拍卖等;

4.入选作者可以和德化文旅集团协商入选作品市场运营等事宜。

凡送作品参评、参展作者,视同确认并遵守本活动的各项规定。


十一、其他

1.参加复评的作品包装运输费用由作者本人承担;作品再包装、运回费用由展览组委会承担。

2.作者应安全包装参展作品,防止作品运输过程中出现事故,展览主办方对作品运送至接收实物作品地点前出现的损坏不承担任何责任。

3.作者应在作品报名材料中写明作品的售价,并另外写明保险估价,以便主办方进行作品安全保险。

4.参加终评的作品如果在终评过程中落选,作品将由展览组委会负责寄回给作者。



附件:《首届德化“中国白”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双年展参展申请表》


德化“中国白”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双年展组委会
2020年7月18日
上一篇:
下一篇:

协会活动

更多

  •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征集《健康陶瓷性能评价规范 第1部分 日用陶瓷》等3项团体标准起草单位的函 各有关单位: 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轻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佳合(浙江)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共同提出的《健康陶瓷性能评价规范 第1部分 日用陶瓷》等3项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团体标准项目编制工作已正式启动。现面向陶瓷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公开征集标准起草单位。 一、起草单位和起草人资格条件 1.起草单位应为行业内依法经营、近三年内无违规违法、失信行为、业绩突出,且具有影响力的生产、销售、科研等单位,为标准的编写提供必要的资源、资金和技术支持,共享本单位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2.起草人应熟悉本行业领域,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根据组委会的安排参与标准起草的各项工作,在标准研讨中发表独立意见。 二、名额限制 根据报名情况,每项团体标准拟选取参与起草单位不多于30家。 三、参与要求 拟参与团体标准起草的单位需填写申报表,经所在单位盖章后,于2025年6月30日前送达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科技与信息部。 四、联系方式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科技与信息部 联 系 人:白永乐 联系电话:18310783580 邮箱:baiyongle@ccianet.cn 附 件:团体标准参编起草单位申请表.doc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2025年04月08日 【详情】

竞赛培训

更多

  • 关于开展2025年度陶瓷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相关指示要求,完善陶瓷行业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加强陶瓷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形成适应陶瓷行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激励引导技能人才成长成才。自2021年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中国轻工联的指导下,在全社会开展行业自主职业能力评价工作。工作开展4年以来评价范围逐步拓展,评价体系日臻完善,在业内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为进一步适应行业的新发展、新变化,更能够代表行业先进水平,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决定即日起面向社会开展陶瓷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 单位资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信誉。 2. 设施设备:具备与开展陶瓷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工作相适应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仪器,能够满足理论教学、实操培训和考核评价的需要。 3. 师资团队: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其中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占一定比例,能够承担职业能力评价的教学和指导工作。 4. 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职业能力评价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包括报名、培训、考核、评价、证书颁发等环节,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公正、规范开展。 5. 质量保障:具有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能够对职业能力评价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违规违纪行为记录 6. 资金保障:需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保障基地建设、日常运营及维护的资金充足。资金来源除政府财政拨款外,还应积极吸纳企业投资、社会捐赠、培训收入等。 评价基地具体基础标准详见附件1。 二、申报职业(工种)范围 本次征集面向陶瓷行业及其相关领域各职业(工种),重点围绕但不限于以下职业(工种):陶瓷装饰工、陶瓷产品设计师、陶瓷工艺师、陶瓷烧成工、陶瓷原料准备工、陶瓷工艺品制作师、陶瓷成型施釉工、工艺美术品设计师、工艺品雕刻工、民间工艺品制作工、装饰装修工(镶贴工、美缝师、陶瓷饰面装饰工等)、互联网营销师等。 三、申报材料 1. 申请表:填写《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申请表》(附件2),详细说明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师资力量、设施设备、可行性分析等内容; 2. 证明材料:提供申报单位的法人证书、营业执照、相关资质证书、师资队伍证明材料(如教师职称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简历等)、场地设施设备照片或租赁合同、管理制度文件等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 四、申报流程 1. 提交申请:申报单位请于2025年4月20日前将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二份,电子版一份)报送至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培训部。 纸质版材料需装订成册,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电子版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xiaoyanna@ccianet.cn,邮件主题请注明“陶瓷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申报 - [申报单位名称]”。 2. 资格审核: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核,审核通过的单位根据情况将进入实地考察环节。 3. 实地考察:组织专家对通过资格审核的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申报单位的实际情况,评估其是否具备开展职业能力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4. 发布公告:将通过实地考察和综合评审确定的试运行基地入选名单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进行正式发文公告,并颁发“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牌匾。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肖艳娜、刘一泽 联系电话:18910262605、15911180228 电子邮箱:xiaoyanna@ccianet.cn 附件:1.附件1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基础标准.docx 2.附件2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申请表.docx 3.附件3职业能力评价证书样本.docx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2025年3月14日 【详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行业服务部:010-63305033  培训部:010-63305398  科技信息部:010-63305626  展览部:010-6330575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55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