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10-63305665

综合部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轻工食品行业要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多力量

发表于:2019-08-23

微信图片_20190823095107.jpg


8月22日,由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中国轻工机械协会、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64)、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大会暨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技术专家委员会年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为“科技创新、产教融合,双引擎推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出席并致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贾志忍主持大会。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副司长梁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张志强,就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进行政策解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主任于学军作2019年上半年度食品行业运行分析及下半年展望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就中美贸易摩擦与宏观经济形势做专题报告。


微信图片_20190823095118.jpg


张崇和在致辞中表示,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1万亿元,同比增长5.3%;利润总额5771亿元,同比增长10.8%,高于全国工业0.5个百分点,增幅比2017年扩大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以占全国工业5.7%的资产,创造了7.9%的主营业务收入和8.7%的利润总额,实现了效益增长高于收入增长。我国食品企业正在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张崇和指出,2018年,在中轻联发布的5批256个设计创新产品中,有24个是食品。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有93个是食品。国家监督抽检食品质量24.9万批次,合格率97.6%。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1025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共建成24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2018年,食品行业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6项。食品行业“三品”水平不断提高,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质量安全更加稳定,消费信心持续提升;关键技术产业化持续突破,创新升级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张崇和对推动食品行业企业发展提出五点建议:


01创新驱动发展。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要开发营养功能食品、特殊医用配方食品、营养导向食品,科学减少油、盐、糖含量,推进传统食品升级换代。要创新研发思路,在微生物菌种、重要食品酶制剂、OPO结构脂婴幼儿配方乳粉等“卡脖子”技术上更下功夫。要加大研发投入,引导龙头企业将研发投入占企业收入比重提高到3%以上,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02绿色智慧发展。要大力实施绿色化改造,推行产品和包装的绿色设计,建立覆盖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销售、回收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提升食品生产智能化水平,优化生产过程智能控制,建设智能化、数字化食品工厂。要推广绿色智慧产业集群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建设经验,推动食品全行业向绿色智慧转型升级。


03外贸外向发展。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拓东盟、地中海、欧盟等沿线国家市场。要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投资海外市场,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分销中心和物流中心。要改善出口结构,从单纯产品出口向产品、服务、技术、资本多元化出口转变。要加速品牌国际化,让产品产能“走出去”,让我国食品行业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04瞄准前沿发展。要科学判断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消费需求,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瞄准食品加工制造、生物工程、营养健康、质量安全、智能装备和包装物流六大领域发展前沿,抢占先机,迎难而上。要找差距补短板,加大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非热杀菌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力度。要产学研联合攻关,实现技术并跑领跑,努力建设世界食品强国。


05标准引领发展。要在营养食品、地方特色食品、新型生物发酵食品、方便食品等重点领域,加强标准制定,提升制标质量,确保标准的协调互补、适宜有效。要积极开展食品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一批绿色工厂、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包装的标准,为提升食品品质,创建中国食品品牌,提供标准支撑。要加强标准规划,构建多层次、多元化、高水平、高质量的食品标准体系,以标准引领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张崇和鼓励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食品协会和学会、轻机协会,要发挥政府与企业、社会民生与行业产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领行业发展,带领企业壮大,为食品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优化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法,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机制,增强服务能力;加强行业调查、分析、研究和统计的能力,解决工作中的共性问题,为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提供信息支撑;加强质量标准工作,优化标准体系建设,优化标准体系建设,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加强重点领域标准规划。强化自身建设,加强业务指导能力,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一个凝心聚力、自强不息,政府信赖、行业依托、企业满意、不可或缺的职业化优秀协会。


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主任于学军作了2019年上半年食品工业运行情况及全年运行展望报告。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食品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3.93万亿元,同比增长4.97%,高于全国工业0.27个百分点,食品工业运行呈现出速度稳、效益好的态势。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4%,食品工业完成利润总额2710亿元,同比增长9.98%,高于全国工业12.38个百分点。食品工业实现利润增速是收入增速的两倍,实现利润较高增速。


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1%,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全国居民食品消费占全社会消费比重在20%以上,拉动经济增长近1个百分点。上半年GDP同比增速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其中,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78亿元,同比增长9.8%。粮油、食品和饮料类消费增速快于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


报告分析了食品工业全年发展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消费增长对食品工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依然较大。国家继续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继续减税降费,为食品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包括食品工业的全国轻工业一季度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25.16%;对欧盟出口增长22%;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8.04%。报告建议,要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品需求市场,拓宽市场领域;深挖其食品资源,扩大食品资源渠道,为食品工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报告预测,2019年食品工业发展有利因素多,考虑到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美经贸摩擦不确定等现实情况,预计2019年食品工业营业收入增速5%以上、利润增速保持在10%左右。出口方面,2019年食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1-5月同比下降5.16%,预计全年出口将下降5%左右。


大会还举办了食品工业企业家“走出去”论坛,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加多宝集团、中国轻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围绕食品企业拓展营销能力、开辟国际产能基地、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品牌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分享了经验。


本次大会会期两天,同期举行的“院士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孙宝国、吴清平、陈坚,从各自研究领域,对食品行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中国产教融合发展论坛”,邀请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雨润食品集团、天津科技大学、江南大学代表,就校企结合、校企联动,推动食品行业发展进行多角度探讨。大会期间还将召开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技术专家委员会年会。来自业内的专家、企业代表将就食品产业发展政策、食品全产业链创新思维、提质增效、绿色制造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食品行业协会、学会、企业、研究院所及大专院校代表300余人参加大会。

上一篇:
下一篇:

协会活动

更多

  •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征集《健康陶瓷性能评价规范 第1部分 日用陶瓷》等3项团体标准起草单位的函 各有关单位: 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轻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佳合(浙江)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共同提出的《健康陶瓷性能评价规范 第1部分 日用陶瓷》等3项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团体标准项目编制工作已正式启动。现面向陶瓷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公开征集标准起草单位。 一、起草单位和起草人资格条件 1.起草单位应为行业内依法经营、近三年内无违规违法、失信行为、业绩突出,且具有影响力的生产、销售、科研等单位,为标准的编写提供必要的资源、资金和技术支持,共享本单位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2.起草人应熟悉本行业领域,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根据组委会的安排参与标准起草的各项工作,在标准研讨中发表独立意见。 二、名额限制 根据报名情况,每项团体标准拟选取参与起草单位不多于30家。 三、参与要求 拟参与团体标准起草的单位需填写申报表,经所在单位盖章后,于2025年6月30日前送达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科技与信息部。 四、联系方式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科技与信息部 联 系 人:白永乐 联系电话:18310783580 邮箱:baiyongle@ccianet.cn 附 件:团体标准参编起草单位申请表.doc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2025年04月08日 【详情】

竞赛培训

更多

  • 关于开展2025年度陶瓷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相关指示要求,完善陶瓷行业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加强陶瓷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形成适应陶瓷行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激励引导技能人才成长成才。自2021年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中国轻工联的指导下,在全社会开展行业自主职业能力评价工作。工作开展4年以来评价范围逐步拓展,评价体系日臻完善,在业内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为进一步适应行业的新发展、新变化,更能够代表行业先进水平,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决定即日起面向社会开展陶瓷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 单位资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信誉。 2. 设施设备:具备与开展陶瓷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工作相适应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仪器,能够满足理论教学、实操培训和考核评价的需要。 3. 师资团队: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其中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占一定比例,能够承担职业能力评价的教学和指导工作。 4. 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职业能力评价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包括报名、培训、考核、评价、证书颁发等环节,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公正、规范开展。 5. 质量保障:具有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能够对职业能力评价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违规违纪行为记录 6. 资金保障:需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保障基地建设、日常运营及维护的资金充足。资金来源除政府财政拨款外,还应积极吸纳企业投资、社会捐赠、培训收入等。 评价基地具体基础标准详见附件1。 二、申报职业(工种)范围 本次征集面向陶瓷行业及其相关领域各职业(工种),重点围绕但不限于以下职业(工种):陶瓷装饰工、陶瓷产品设计师、陶瓷工艺师、陶瓷烧成工、陶瓷原料准备工、陶瓷工艺品制作师、陶瓷成型施釉工、工艺美术品设计师、工艺品雕刻工、民间工艺品制作工、装饰装修工(镶贴工、美缝师、陶瓷饰面装饰工等)、互联网营销师等。 三、申报材料 1. 申请表:填写《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申请表》(附件2),详细说明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师资力量、设施设备、可行性分析等内容; 2. 证明材料:提供申报单位的法人证书、营业执照、相关资质证书、师资队伍证明材料(如教师职称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简历等)、场地设施设备照片或租赁合同、管理制度文件等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 四、申报流程 1. 提交申请:申报单位请于2025年4月20日前将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二份,电子版一份)报送至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培训部。 纸质版材料需装订成册,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电子版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xiaoyanna@ccianet.cn,邮件主题请注明“陶瓷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申报 - [申报单位名称]”。 2. 资格审核: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核,审核通过的单位根据情况将进入实地考察环节。 3. 实地考察:组织专家对通过资格审核的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申报单位的实际情况,评估其是否具备开展职业能力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4. 发布公告:将通过实地考察和综合评审确定的试运行基地入选名单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进行正式发文公告,并颁发“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牌匾。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肖艳娜、刘一泽 联系电话:18910262605、15911180228 电子邮箱:xiaoyanna@ccianet.cn 附件:1.附件1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基础标准.docx 2.附件2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申请表.docx 3.附件3职业能力评价证书样本.docx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2025年3月14日 【详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行业服务部:010-63305033  培训部:010-63305398  科技信息部:010-63305626  展览部:010-6330575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554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