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9-06-25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玉作为社会政治价值和等级地位的象征,也是社会道德文化的载体。许慎《说文》称玉为石之美者,有五德:“即仁、义、礼、智、信。”当时有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要做到“温润而泽”“温其如玉”“温温恭人”等礼数。
佛教主张人们向善而慧,与玉品德不谋而合。道教思想认为:玉是自然界的精华,具有超自然性,玉有灵通、可以升飞,玉有祥瑞之征,可远祸近福除慝辟邪。
宋朝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时代,自然对玉情有独钟,几乎每一位在位的皇帝都要自制一玺为“皇帝恭赝天命之宝”。宋王朝奉佛、近道,那么尚青与似玉之物必定是宋朝皇室的挚爱之器。于是,对皇室日常大量使用的瓷器便有了明确的要求,即色如青天,釉质如玉。在官府及文人的参与下,汝窑的匠师们在技术进步与艺术追求的双重推动下,便开始了这注定要名扬天下的历史性工程——化泥为玉。
有充分的历史资料表明,中国青瓷在宋代的汝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究其原因,一是审美的需要,二是技术的提高。因此,堪比青天的青色和玉质感是当时重要的追求目标。
经研究比照,我们发现汝窑御用瓷器与汝窑民用瓷器在釉料配方上有所改进,明显增加了釉石的比例,减少了釉灰,由石灰釉转变为石灰碱釉,釉料中除长石、方解石、草木灰外,釉中加入了玛瑙末,增加了釉质的玉质感,釉色也由青绿色向正天青上转变;在烧成上成功地控制了烧成气氛,以还原气氛的强弱,使釉色由青绿向天青转换。另外,还成功控制了烧成范围,以生烧的方法使釉产生了亚光的乳浊效果,为釉的玉质感提供了条件。
这看似小小的变革,其实是一种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正是这些技高一筹的汝窑匠师们用精湛的技术水平和独到的审美匠心铺平了汝窑走进宋朝宫廷之路,也打开了汝窑走进中国陶瓷艺术最高殿堂之门,缔造了中国青瓷化泥为玉的神话。
注:本文摘自范随州《汝窑随想》
协会活动
更多海外动态
更多